雒建斌 教授 技术科学奖
2020年
1.获奖项目:摩擦中微粒作用机制及超滑机理
  发明了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提出分子膜润滑的物理模型,建立了薄膜润滑理论;实现了液体中纳米颗粒运动状态和速度分布的测量,揭示了液体中纳米微粒的行为及其与固体表面间的作用机制,首次在蒸发水滴中直接观测到Marangoni流动,解决了百年来水滴蒸发过程是否存在Marangoni流动的悬案,提出新的Marangoni流动判据,并应用于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中,大幅度降低了晶圆表面残留颗粒数量,制备出超光滑表面晶圆(Ra 0.05 nm);他率领团队开展了广受重视的国际前沿方向超滑研究,发现了新的超滑体系,揭示出液体超滑机理,建立了基于摩擦诱导化学反应、流体动压效应、双电层效应和水合效应共同作用的超滑理论模型,将液体和固体的摩擦系数均降低了约两个数量级,分别可达0.0003和0.00004。超滑被认为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在制造、医疗、航空、航天、水下航行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解决人类高能耗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2.获奖人简介:

  雒建斌, 1961年8月生于陕西户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摩擦学专家。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82年-1985年在西安电缆厂工作;1985年-1988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并获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1991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1994年在清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9年获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2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目前兼任国际摩擦学理事会执委,全球工学院长委员会(GEDC)执委,杂志《Friction》主编。    

  雒建斌长期从事纳米摩擦学研究和纳米制造研究。他与同事一起研制出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提出了分子级润滑物理模型,建立了薄膜润滑理论;揭示了液体中纳米颗粒与固体表面的作用机制,并首次在蒸发水滴中直接观测到Marangoni流动,并提出了新的Marangoni流动判据,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晶圆加工中,制备出粗糙度为Ra 0.05 nm超光滑表面晶圆;开拓了新的液体超滑研究方向,发现了新的超滑体系,将液体和固体的摩擦系数降低了约两个数量级,耐压性能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为超滑走向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曾获国家科技奖4项(自然科学奖2项,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1项;获中国摩擦学学会最高成就奖,并作为首位中国人获得2013年美国润滑工程师学会(STLE)最高奖―国际奖。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论文论文4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60余件。在国际会议上大会报告(Plenary和Keynote)30余次。

实验室照-测量仪器

国际摩擦学主席Jost

与学生一起实验

参加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