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纲 教授 信息科学奖
1999年

   刘盛纲    电子学家。1933年12月25 日生于安徽肥东。1955 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电机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无线电系助教。1956-1958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苏联专家专业翻译兼研究生,并获副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1977年任教授。198O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 ) 。1978-1984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高能电子学研究所所长。1984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1986年至今任电子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刘盛纲在电子回旋脉塞、自由电子激光、新型特殊准光学谐振腔及其应用、微波电子学及微波等离子体电子学研究等方向作出了多项重要创新成果。

一、电子回旋脉塞研究

  刘盛纲是我国最早从事电子回旋脉塞研究的科学家。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建立了以电子回旋中心坐标系为基础的电子回旋脉塞动力理论体系,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考虑空间电荷效应的电子回旋脉塞的普遍动力学理论,成为国际公认的开创性工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静电电子回旋塞的新概念,建立了静电电子回旋脉塞的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不稳定性机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电子注与谐振腔不共轴情况下电子回旋脉塞的理论,为回旋管的实验研究奠定了更准确的理论基础。这些工作都被广泛引用。他领导完成了我国第一只回旋管的研制工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此成果多次获部级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二、自由电子激光研究

  刘盛纲是我国最早从事自由电子激光研究的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提山一种新型自由电子激光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相对论空间电荷波理论,提出自由电子激光的空间电荷波理论,揭示出自由电子激光中波与电子流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提出一种双电子注自由电子激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指导并参与了电子科技大学电磁波泵自由电子激光( 国内领先水平 )及多电子注契伦柯夫自由电子激光 ( 国际领先水平 ) 的研究工作。他是国际自由电子激光 (FEL) 奖5人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

三、新型特殊准光学谐振腔及其应用研究

  刘盛纲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准光学谐振系统的新概念,提出并建立了一类旋转对称三反射镜准光学谐振腔系统和该种准光腔的严格理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为发展新型准光腔谐振系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发展了上述新型准光腔的应用:(1)特殊准光腔的功率合成器,已被斯坦福大学选作新型毫米波功率合成器,对高功率毫米波有历史性的意义;(2)特殊准光腔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的能量注入器。此成果获电子工业部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四、《微波电子学》、《相对论电子学》及高功率微波研究

  刘盛纲建立了静电空间电荷流的普遍理论。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一种新型静电旋行聚焦系统,其理论分析被苏联学者的实验所验证。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圈场”的概念,建立了“环圈慢波结构”的严格理论,为该种新型慢波结构的理论计算和设计奠定了基础。他是我国本领域的先驱者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是我国本领域全部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技术”、“强辐射” 、“高功率微波及电磁辐射技术”) 学术委员会主任。作为常务副主编,主持编写了我国《微波管设计手册》共10卷,为我国微波管及有关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专著《微波电子学导论》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奖特等奖和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已成为我国本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相对论电子学》是国内唯一的、国际上最为完整和系统的专著,已成为本领域国际公认的一本经典著作,在美、英、俄、德等国及台湾地区得到普遍应用,获1990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他是国际 K.J.Button奖评审委员会成员。

五、微波等离子体电子学研究

  刘盛纲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学部 ( 数理、信息 ) 重大项目“微波等离子体电子学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经专家评审认为:创造性极大地发展了“微波等离子体电子学”这门新学科,为它奠定了系统的坚实理论基础,所作工作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平为“特优”。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地解决了电磁波在磁化等离子体波导中传播的严格理论;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理现象和一种新的传播波形,有极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建立了磁化等离子体波纹波导的严格普遍理论;建立了电子注、微波及等离子体三体互作用理论;提出了离子通导回旋脉塞、离子通导混合脉塞及电磁波泵离子通导自由电子激光等新概念,并建立了严格的理论。